新浪新闻客户端

宁波这所高校的师生用“热血先锋”的担当传递生命的温度

宁波这所高校的师生用“热血先锋”的担当传递生命的温度
2025年03月29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宁波晚报

  

  龚钱斌老师

  

  马陈俊同学

  

  姜凌羽同学

  用热血传递爱心,用行动诠释责任,在宁波大学师生中,层出不穷的“热血先锋”很好地展现了无私奉献精神如何在这所高校传承传播,龚钱斌老师、马陈俊同学、姜凌羽同学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位。

  从学生到老师

  始终不忘“热血征程”

  小时候看到父母生病住院接受输血,龚钱斌从那时起就对无偿献血有了概念,这个概念起初是模糊的,而随着自己也开始献血,这个概念在他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龚钱斌是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的一名年轻辅导员,2016年,刚上大一的他偶然看到停在校园里的采血车,心中突然泛起试一试的念头。“当时我的体质还偏弱,对献血的了解也不多,但想到能帮助别人,就鼓起勇气走上车去。”龚钱斌回忆道。

  当龚钱斌完成了自己的首次献血时,他的同学中献过血的还不多,这让他不禁产生了一股自豪感,同时也促使他开始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献血。作为班长的他,每逢采血车来到学校,总会鼓励班级里身体素质良好的同学去献爱心。

  毕业后,龚钱斌入职了宁波大学,尽管平时工作忙碌,但他始终不忘献血这件事,至今已献血超4000毫升,并继续在校园里传播献血理念。学校团委有献血活动,他会第一时间转发通知,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献血者的行列。

  “之后,我想带学生去宁波市中心血站参观,让大家进一步认识献血、参与献血,将这份爱心在校园里不断传递。”龚钱斌这样期待。

  在多个城市献过血

  觉得宁波氛围最浓

  26岁的马陈俊是宁波大学信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他的献血经历非常丰富。从2017年第一次献血开始,他已经在多个城市留下了自己的献血足迹。“我在杭州、宁波、温州、上海等地都献过血,个人觉得宁波的献血氛围是最浓的。”他说。

  提起自己的第一次献血,马陈俊坦言完全是偶然的,“当时我正在上海念本科,有一次逛商场恰好看到一个献血屋,就进去献了。”尽管初次献血主要是被好奇心驱使,但也正是这次经历,让马陈俊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让他一直想着要继续献下去。

  “来到宁波念书后,我发现这里的献血活动更频繁,采血车经常进校园。”马陈俊感慨道,宁波良好的献血氛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献血热情。

  入学宁波大学的第一年,马陈俊接触到了血小板捐献,此后便以献血小板为主。“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大,而且间隔两周就能再次捐献。我觉得既然自己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献血小板,这样不是能贡献更多力量吗?”至今,他已经累计献血50多次,其中大部分是献血小板。

  “每次献血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毕业后我还会继续献血,一个月至少一次。”这是马陈俊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不仅自己献血

  还带动朋友一起参与

  “小学时,数学老师在课上分享了自己的献血经历,说献血能帮助别人,关键时候还能救人一命。那时候,我觉得他在发光,就在心里许下心愿,长大后也要献血。”姜凌羽回忆道。

  2019年,刚满18周岁的姜凌羽在大学校园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看到校园里的献血活动,我毫不犹豫参加了。献了300毫升,感觉自己还挺棒的。”从那以后,她心中牢记着自己的献血时间,每隔半年就会去献一次。

  姜凌羽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带动了身边的朋友参与。“大三时,我陪好朋友去献血,她说有我这个‘过来人’陪着,瞬间就不紧张了,看到她成功献血,我也很开心。”她笑着说。

  不过,在鼓励身边人献血的过程中,姜凌羽也发现有些女生对献血存在顾虑,认为女生即使身体素质良好也不宜献血,为了破除这样的观念,她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我告诉她们,献血前都会有严格的健康检查,只要符合要求,献血对身体是无害的,我自己就已经献了16次。”

  “我觉得每位献血者身上都带着光环。未来,我会要求自己以更无私的胸怀,更努力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姜凌羽说。

  在龚钱斌、马陈俊、姜凌羽这些“热血青年”的带动下,如今宁波大学的献血氛围越来越浓,参与献血的师生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24年该校学生献血人次同比增长35.23%,献血量同比增长31.99%。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褚嘉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