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死后为何要拿布把脸遮住?并非迷信,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死后为何要拿布把脸遮住?并非迷信,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2021年07月26日 10:47 新浪网 作者 阚锐旅行

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公元前278年,屈原自投汨罗江。为了纪念这位“哀民生之多艰”的诗人,楚人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盖流传下来的风俗仪式,其实都有迹可循。

  

  人的一生中会为了很多事情执着地追求。名利、健康、爱情、事业都是被人们所看重的,而追求一切美好愿望的基础就是生命。生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大事,没有了生命,也就没有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看到生离死别。一个生命的逝去会给家人爱人和朋友带来悲伤。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即将死亡,自己也要面临未知的恐惧。因此历朝历代中,尤其是王公贵族都想追求延年益寿,最想追求的则是长生,他们害怕失去自己的权利和财富。而普通人对于生命也是有本能的爱护意识,毕竟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对于逝去的生命,人们会感到哀伤惋惜。

  

  为了寄托生者的哀思,表达对死者的尊重,衍生出了许多关于丧葬的仪式。这些仪式或多或少都寄托了人们的哀思,对逝者的尊重,包含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加上传统习俗的传承,因此丧葬礼仪通常认真制定规格,遵守礼仪,不可怠慢。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影视剧中,人们常会看到在一个人去世后,他的亲属或医生都会用布把逝者的脸部遮住。人死后为何要拿布把脸遮住?并非迷信,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做的意义出自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方面是逝者为大,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需要用一块布将他的脸盖上。这么做有着让逝者安息的意思,让他正式与世界告别,去往另一个世界。

  

  除此之外,还考虑到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在去世之后通常不会立刻下葬,而是要停尸几日。在这个过程中,家属会准备葬礼,许多亲朋好友也来参加并吊唁死者。而人死后,面部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由于血液凝固,脸色会变得苍白,面部也会变得僵硬。家属看到之后难免会再次引起伤心的情绪,前来吊唁的人难免也会感到害怕。因此遮盖住死者的脸部,能够缓解家属的情绪。

  在死者的面部盖上布或者薄纸还有确认死者是否真的死亡的作用。在古代,医学技术在某些方面并不臻于完善,因此有时会出现假死的现象。有时候一个人去世了,周围的人并不能判断其是否真的离开了人世。于是用一张很薄的纸或布盖在死者的脸上,将不太通风的地方。隔一段时间,观察纸或布是否有起伏,有无打湿的痕迹。如果是假死,就会呼出气体,打湿布和纸巾。由此就可以判断死者是否真的已经死亡,避免因为假死而把人下葬。

  

  据说,这一礼仪与春秋末期吴国的能臣伍子胥有关。伍子胥是吴国两代朝臣,吴王夫差要在为太子之时,伍子胥就力保夫差继承新君之位。夫差当朝后,伍子胥一如既往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稳固江山。吴越交战,越国被吴国击败,伍子胥请求再一鼓作气,消灭越国,并建议联合齐国。夫差一心想要进攻齐,对伍子胥的话置若罔闻。

  朝中勾心斗角,有想要扳倒伍子胥的小人进献谗言说伍子胥想要勾结齐国,会对吴国不利。夫差听信了小人的话,便下令赐给了伍子胥一把宝剑叫他自尽。伍子胥对吴王非常失望,他在自杀之前留下遗言,叫家人将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的城墙上。他要亲眼看到越王是怎么样灭掉吴国的。

  

  夫差听到这些话非常生气,还把赐死的伍子胥扔进了江河。当然,勾践卧薪尝胆,听信小人的夫差终于迎来被越王灭国的结果,他在自刎之前用一块白布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夫差之所以蒙住自己的眼睛是因为他自觉羞于见到伍子胥,悔不听当初臣子的劝导还把他赐死。而自此之后,也有了以白布蒙盖死者的面部这一丧葬礼仪。

  无论是出于人文情感还是科学,其实传统的一些礼仪都具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有些礼仪已经渐渐失传,但那些保留下来的能够体现对生命尊重的做法,都应该看到背后的价值和观念。

  参考资料:

  《续齐谐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