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好担心,为什么宝宝身上一挠就起一大片大块的红疙瘩?

好担心,为什么宝宝身上一挠就起一大片大块的红疙瘩?
2021年07月09日 11:46 新浪网 作者 云冠医云

  这不,磨人的荨麻疹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为什么宝宝身上一挠就起一大片大块的红疙瘩?”

  “最近我家宝宝身上老是出现一种疹子,有时在胳膊有时在背上,一大块一大块的特别痒…”

  “我家娃不知道为啥睡了一觉起来眼皮肿了,而且身上长了好多红疙瘩,怎么办要不要去医院啊?”

  荨麻疹是什么?长啥样?

  荨麻疹是孩子们非常常见的的皮疹,研究报道儿童中患病率大约为5%~10%。大约15%~25%的人,一生中总会起一次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皮肤上起来一个个有红底基底,同时中央有白色稍微凸起的片状皮疹,俗称风团,风疙瘩,如下图所示:

  好好的怎么会出现荨麻疹呢?

  面对突然出现的荨麻疹,宝妈们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是娃偷偷吃了啥脏东西?是被什么蚊虫叮咬了?还是衣服穿多了捂出的疹子?

  其实,引起荨麻疹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荨麻疹的病因有以下这些,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的,包括:物理刺激:如刺激、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

  食物:牛奶,鸡蛋,花生,坚果,豆类,小麦是引起儿童全身性荨麻疹的最常见食物。另外还有鱼、虾、蟹、热带水果、食品添加剂等;

  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内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的,包括:劳累或精神紧张;

  感染:急性的细菌、病毒感染;慢性隐匿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某些自身免疫,以及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

  荨麻疹可以在接触触发因素的几分钟内发生。也可能是接触后两个小时发生的延迟反应。

  在我接触的患者中,就有因为在阳光下运动后出现荨麻疹的宝宝。

  荨麻疹有什么症状表现?

  荨麻疹的症状有以下表现:隆起的红斑,会瘙痒,颜色为红色或正常肤色。

  按压后,红斑的中央呈苍白色。皮疹会单独或多个出现,或聚集成团状。

  皮疹通常会瘙痒,但有时会有针刺感或疼痛感。

  有时荨麻疹可能会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皮肤较深层的水肿。

  比如出现:嘴或眼周肿大。所以会见到有的孩子出现荨麻疹时,眼皮或者嘴也水肿的情况。

  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系统性症状,比如腹痛、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一定要即刻到医院就诊。

  除了以上症状外,荨麻疹还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两者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急性荨麻疹 vs 慢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常先有瘙痒,很快就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可能会局限或泛发全身。

  风团可能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能会反复发作,甚至1天之内发作多次。

  慢性荨麻疹经常反复发作,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发病6周以上,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病程长短不定,常达数月至数年。

  不过妈妈们不用特别担心,儿童荨麻疹多为急性,极少会转化为慢性荨麻疹。

  面对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皮肤病,到底该拿它如何是好呢?

  如果出现荨麻疹该怎么办?

  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就在于消除病因

  为了找到引起荨麻疹的病因,皮肤科医生可能会查看并询问病史,以及进行一些检查,例如:

  过敏原筛查(皮肤测试或血液测试)。

  血液常规检查(筛查特定的疾病或者感染)。必要时皮肤活检排除其他疾病。

  荨麻疹一般通过药物来治疗,包括外用药、口服抗组胺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以及免疫抑制药物。

  需要提醒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宝妈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配合医生规范治疗。

  荨麻疹的居家护理建议

  治疗荨麻疹的最好方法是找到并避免触发因素,虽然这个过程不太容易,但宝妈们可以在日常护理中尝试以下方法。

  避免已知的触发因素。明确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后,要尽量避免。例如某种食物或药物引起,可以有目的性地避免使用;如果是寒冷诱发的,则尽量注意保暖等;

  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如果病因不清楚,可以对日常生活做一个详细的记录。比如你认为食物是触发因素但不知道具体是哪种,你可以做一个食物日志,详细记录食物与荨麻疹症状反复发作的关系;

  穿着宽松的、质地光滑的棉制服装。避免穿着紧的、粗糙的、容易摩擦皮肤的、或麻织衣物。这样能帮助缓解和避免皮肤的不适。

  荨麻疹是过敏性疾病,虽然通常表现在皮肤上,但其同样可以累及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引发喉头水肿、胸闷气急、咳嗽憋喘,甚至是导致休克的状况,那么说明已经非常危险了。

  一旦宝宝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立刻到医院就医,切忌拖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