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开启复苏的崭新一年,我们更需要以可持续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新的时代机遇。同时,2023年“未来可持续投资优秀案例”聚焦“资本赋能产业转型创新”,继续面向全行业征集实践成果;旨在挖掘与展现产业如何在资本赋能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实现转型突破,对未来的环境或社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今天发布的案例是:深创投。
深创投:国家需要什么,就投什么
成立24年以来,深创投始终坚持“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资什么”的投资策略,始终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投资业务。截至2023年7月底,深创投管理资金总规模4466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711个,累计投资金额977亿元,已投企业累计上市257家,位居国内创投榜首。深创投90%以上的资金投资在硬科技行业领域,80%以上的项目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通过多轮投资,深创投持续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做大做强。2020-2022年,深创投多轮投资总金额达58.8亿元,占近三年投资总金额16%,占近三年投资总轮次20%。
投早、投小、投科技
创投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传统行业从兴起到形成一定规模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创业投资可以极大加快这一进程,促进企业营收、利润的快速成长,产能和市场份额的扩张,创业投资支持的新经济甚至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优胜劣汰。多年来,深创投秉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投资理念,深度布局细分领域,形成产业链优势。例如,在计算机领域,深创投投资了佰维存储、宝德计算机、翼辉信息、凝思软件等企业,业务涵盖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关键环节;在半导体设计领域,深创投投资了澜起科技、复旦微电、纳芯微、杰华特等企业,业务涵盖内存接口芯片、FPGA芯片、隔离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各个场景应用的芯片设计与解决方案。深创投持续梳理“卡脖子”项目清单,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并逐渐转化成投资清单。在“卡脖子”领域,深创投成功培育出华大九天、西部超导、中芯国际、安路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坚定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实现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
以华大九天为例,公司主要开发用于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EDA工具软件。EDA是信息科技和智能制造的底层基座,目前华大九天已成长为国内EDA龙头,助力解决EDA领域“卡脖子”难题。深创投敢于在别人看不懂、不敢投的时候下重注,从国家需要的视角进行决策。2017-2019年,深创投三年三轮向华大九天投资数千万元。自首轮投资以来,华大九天实现了团队规模、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机制。深创投和许多新型科技研发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包括与深圳的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密切对接,很多从0到1的项目,集团很早就已经开始跟踪并开展相关合作,助力森瑞斯、唐锋能源等一批项目孵化壮大。近几年深创投积极对接院士、科学家、教授创业的项目,并加速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分投资、七分服务
深创投坚持“三分投资、七分服务”理念,建立了“投资团队+企业服务中心+全员服务”的增值服务体系,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监督规范、培训辅导等多种方式助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深创投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赋能策略。例如,针对初创期项目,提供企业亟需的管理能力培训、人力资源规划与建设等方面服务;针对成长期项目,提供企业亟需的市场开拓、外部研发资源对接等服务;针对成熟期项目,提供企业亟需的战略调整与优化、资本运作等服务。深创投围绕创投主业,不断拓展投资渠道,已从最初的单一投资公司,发展成为覆盖天使、VC、PE、并购、母基金、S基金、不动产基金的基金群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此外,深创投还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数十家银行开展投贷联动合作,对已投项目以较低利率发放无抵押品的信用贷款。在产业对接方面,深创投积极为已投企业导入产业资源,并促进已投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在上市服务方面,深创投与交易所建立了常态化的交流机制。
西部超导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锻坯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深创投在企业成长期介入,2007年、2012年两次投资西部超导。深创投投资团队还主动提供增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包括管理提升、战略规划设计、资本市场对接、资源对接、产业转化等。通过全方位增值服务,深创投助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2022年新增上市企业34家,创本土创投机构年度上市数量新高,其中科创板17家,创业板11家,占板块当年全部上市企业的比率分别为14%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