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存量市场结构性增长,汽配行业如何构建“油电”共生共荣新局面

汽车存量市场结构性增长,汽配行业如何构建“油电”共生共荣新局面
2025-04-11 11:33:33 汽配圈官微

在北京回龙观汽配城,50岁的老王正盘点店里的机油。他的店铺已经开了10年,墙上的营业执照见证着行业的变迁。“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但燃油车的生意还能撑几年。”老王的话,道出了中国汽配行业在2025年的真实处境——站在存量市场的十字路口,机遇与挑战正交织上演。

一、4亿辆车的“长尾效应”

截至2024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相当于每4个中国人就拥有一辆车。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城镇化进程加速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力。尽管2025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汽车消费同比下降4%,但存量市场的规模效应已形成不可逆的惯性增长。

新能源车的“临界点突破”

2025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74.4万辆,渗透率达41%,预计全年新能源车零售量将达1330万辆,渗透率突破57%。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崛起,不仅推动新车销售,更在加速存量结构的电动化转型。截至2025年2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已超6000万辆,形成庞大的后市场服务需求。以动力电池为例,其平均更换周期为5-8年,2025年首批大规模电池更换潮启动,仅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就将突破5000亿元。

政策驱动的“以旧换新”多地政府推出置换补贴,刺激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型。江苏宿迁的车主李女士算了一笔账:置换一辆新能源车,政府补贴1.5万元,车企再优惠2万元,加上金融贴息,最终购车成本比原价低了近4万元。数据显示,政策带动下3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24%,其中单位用车与私人消费同步增长。这种结构性调整使得存量市场呈现“增量替代”特征——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传统燃油车占比逐步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维持高位。

二、汽配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传统燃油车的“韧性坚守”

尽管新能源车快速普及,但传统燃油车仍占据存量市场的半壁江山。2025年3月经销商库存数据显示,合资品牌库存系数达1.75,部分品牌库存深度超2个月,反映燃油车市场需求疲软。但存量规模决定了其配件需求仍具持续性:10年以上车龄车辆占比达28%,催生高频率更换需求;三四线城市燃油车维修仍是刚需,一家位于河南周口的维修店老板表示,“这里80%的车都是燃油车,换个机油、修个变速箱的生意稳定。”

新能源配件的“爆发式增长”

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构成新增长三角。800V高压平台普及带动充电模块升级需求,热管理系统复杂度提升,相关配件价值量增加30%。在深圳,一家新能源专修工坊的技师小李展示了刚更换的电池模组:“这个电池包价值8万元,更换时需要专用设备和认证技师,普通维修店根本做不了。”

智能化与轻量化的“技术革命”

智能网联技术的渗透正在改写行业规则。车载传感器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20亿元,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成新宠;线控底盘技术普及,电子转向、线控制动配件进入黄金期。同时,轻量化材料的替代革命加速推进:铝合金部件渗透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8%,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端车型应用成本下降40%,一体化压铸技术重塑车身结构件供应体系。

三、行业的“生死突围”

结构性矛盾凸显

- 技术断层:60%的汽配企业缺乏新能源配件研发能力,一家传统汽配厂负责人坦言,“我们连电池拆解都不会,更别说维修了。”

- 库存压力:2025年1月经销商库存系数达1.40,自主品牌库存同比增35.5%,某自主品牌经销商积压了价值2000万元的燃油车配件。

- 渠道变革:主机厂直营模式冲击传统分销体系,特斯拉、蔚来等品牌的直营店直接销售配件,价格比传统渠道低20%。

破局路径探索

- 技术融合:宁德时代布局电池回收再利用,构建闭环生态;

- 服务升级:途虎养车推出新能源专修工坊,培训认证技师超2万名;

- 数字化转型:三头六臂通过SaaS系统实现2万家门店库存智能调配;

- 出海战略:2025年1-2月皮卡出口同比增长38%,带动配件海外需求。

四、未来的“三大趋势”

市场分化加剧

- 高端化:豪华品牌配件利润率保持在35%以上,一家专注保时捷维修的店铺,单个配件利润可达普通车型的5倍;

- 专业化:涌现出专注800V快充模块、智能座舱方案的细分龙头;

- 区域化:县域市场新能源维修网点覆盖率三年提升120%,河南某县的新能源维修店从1家增至13家。

产业协同深化

- 主机厂与配件企业共建数据中台,实现故障预测性维护;

- 电池银行模式推动“车电分离”标准化配件体系;

-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配件溯源,假货率有望降低60%。

可持续发展转型

- 再生铝在轮毂制造中的使用比例突破50%;

- 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催生新产业链条;

- 生物基材料在内饰件领域应用加速,某企业用玉米秸秆生产的座椅面料已通过欧盟认证。

结语:在变革中寻找“确定性”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中国汽配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型。存量市场的结构性增长不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技术路线、服务模式、产业生态的全维度变革。对于从业者而言,既要抓住新能源、智能化带来的增量机遇,也需在传统领域深耕精细化运营。正如老王所说:“不管市场怎么变,能修车的手永远不会失业,关键是要学会修新车。”(本文数据综合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中研普华等权威机构报告)

本文为汽配圈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广告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