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排放门 汽车尾气很难优化怪政策过于严苛?

再谈排放门 汽车尾气很难优化怪政策过于严苛?
2017-06-07 11:30:45 车市进言

大家都知道奥迪这位新贵豪华隶属于大众集团旗下,大众排放门事件还未让人完全忘却的时候,奥迪这次也居然中招了,此次事件是由德国运输部揭露,当方向盘转向15度以上时,其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为法定标准的两倍。并且涉事车型涉及到2009年至2013年间生产的2.4万辆奥迪A7(配置|询价)和A8车型这类高档车型。

对于大众集团这种一次再一次的欺骗行为,不仅又毁了一次三观(印象中的德国工程师都是极其严谨的),反观日本人造车的理念则谨小慎微,虽然朴实但来得实在接地气,汽车尾气排放的优化,真的这么难吗?这回奥迪会遭受德国运输部怎样的惩罚?你怎么看呢?

德国人究竟有多严谨

尺寸一样的蔬菜和水果

随便走进一家德国大型超市,每种蔬菜、水果几乎有着一样的大小尺寸,售货员甚至保证其中误差不会超过5%;有些出售豆角的包装上甚至会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用以区分产地、成熟度等特点。德国的农民伯伯阿姨们是怎么做到的?

再谈排放门 汽车尾气很难优化怪政策过于严苛?

严谨的德国制造

大家都直到德国人是非常严谨的,也可以说死板,严谨、细致、完美而挑剔、稳定而尖锐,甚至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但正因这种极致的做事方式,使得德国人制造的产品往往极其精密,质量上佳,因而有了如今代表质量和百年传承的“德国制造”,对品质的追求几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种追求并不止于产品外观,德国人往往在越是看不见的地方就越发仔细。在慕尼黑的宝马博物馆中陈列着宝马品牌早期的发动机产品,一台生产于上世纪20年代的星型发动机。它的每个螺栓都用铁丝线连接,目的是保持每个螺栓的力矩相等。对细节如此挑剔,由此就不难解释德国制造称霸全球的原因了。

排放作弊,质量会不会也作弊

网上有很多说明德国人非常的严谨,深入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车市进言不禁好奇的是为什么大众一次次的作弊,在美国被罚,需要多少车的利润才够填补,这波还没有平息,又涉及到在大众本国作弊,这可不是技术的缺失,而是故意为之,当转动方向超过15度排放量是标准的两倍,虽然在国际上影响如此大,但是车市进言想在国内丝毫不会影响销量,大众在国内就是神车一般的存在,并且排放超标对用车来说也没什么影响,买大众车的人会继续购买。既然敢这样作弊,相比造车方面会不会偷工减料,安全性方面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尤其是来到我国,相对而言法规要求不是那么严苛的情况下,大众车在质量方面会不会有所缩水?

再谈排放门 汽车尾气很难优化怪政策过于严苛?

汽车尾气很难优化还是政策过于严苛?

这样的作弊必然会面临巨额罚款,想必大众集团早就做好了准备,车市进言不禁要思考,汽车尾气是需要很高的技术还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来优化到合格的排放标准,毕竟你想大众集团敢于冒如此大的风险,是需要多大的背后利益支持,并且这样的决策一定是整个董事会的许可,不可能谁一个高层能决定的。

那么我们又反过来说,如果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成本问题,那会不会是政策问题呢,大家都知道欧盟法规对汽车尾气这一块是最严苛的,我们国内都是学习他们,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涡轮增压。政策过于严苛,德国目前没有如本田丰田这样的高效混动,主要还是发力于涡轮,但实际也是应付法规要求,在实际用车来说并不是真的降低了多少排放。

我们来看下当前的情况,事实上,自从大众汽车“排放门”事件一经曝光后,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当美国向德国大众汽车痛下巨额罚单时,作为美国本土车企的通用汽车也未能幸免。5月26日,通用汽车被指控在自己生产的柴油卡车上安装欺骗装置用于在尾气排放测试过程中隐瞒实际数据;而就在近期,美国司法部称将起诉FCA公司,指控其在柴油动力卡车和SUV车型中使用排放作弊软件。同样遭到司法调查的还有戴姆勒。近日,戴姆勒在德国的11处办公室遭到包括23名检察长和230名调查人员在内的调查组搜查。目的便是“收集数据”和“证据”,背后直指戴姆勒卷入柴油门事件。检方表示,怀疑戴姆勒某些员工可能对柴油乘用车尾气处理装置进行欺诈和虚假宣传。

再谈排放门 汽车尾气很难优化怪政策过于严苛?

介于那么多车企都陷入排放门,是不是政策和真实造车对排放的合理性严重脱轨导致的呢,法规这样要求,可是现在的造车技术上还做不到?然后各大车企只有通过研究应对国家排放测试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避开监测,只要安全过了政府测试的机器就算是解决了“合理排放”问题。这个就好比国内对车企平均油耗的要求一样,大家都喜欢动力更好,空间更大的车,可这样对应了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造成更多的排放,而恰好政策对排放要求都很严苛,介于成本问题,只有小排量涡轮拉大车了,然后在技术上并不考虑买家用车感受,更多的是应付政策法规,比如动力响应更慢,发动机转速保持低转,以及使用已经证明了的质量并不可靠且行驶顿挫的双离合,毕竟双离合传递效率更高,技术成本更低,且油耗就更低了。这就回到车市进言之前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说混动才是未来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别说国内,全球掌握这类高效混动技术的厂家都是寥寥无几,看来要满足政府的严苛和真实的用车需求,各大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责任进言,为汽车行业发展献策!微信公众号:yudejin2014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