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智擎”技术:敢跟“创驰蓝天”叫板的中国力量

吉利“智擎”技术:敢跟“创驰蓝天”叫板的中国力量
2018-12-07 16:15:29 汽车天涯

2018年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了75.6%,年销量超百万已无悬念。这其中,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去年更是翻了一番,达到4.16万辆。销量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中国品牌的技术积淀到底如何呢?最近,天涯君就来到了自主品牌领头羊吉利,深入探析其新能源“智擎”技术。

中国品牌技术“亮剑”

“智擎”是吉利2017年发布的iNTEC技术品牌旗下的动力总成子品牌,吉利之所以要推出这个品牌,主要是因为此前在性价比、设计、智能互联之外,几乎没有人会因为核心技术上的优势而选择中国品牌,核心技术未获认可已成为自主品牌向上的最大阻碍。

吉利“智擎”技术:敢跟“创驰蓝天”叫板的中国力量

这和日系当年的处境有些类似。对于汽车企业发布的技术品牌,很多人比较熟悉的可能会是2010年马自达推出的“创驰蓝天”,2011年本田推出FUNTEC技术品牌以及本田旗下的“地球梦”发动机技术,但在此之前,日系的口碑主要集中在经济性和舒适性方面,在核心技术方面同样缺乏认可。

吉利“智擎”技术:敢跟“创驰蓝天”叫板的中国力量

吉利iNTEC技术品牌称得上是中国品牌在技术领域的一次亮剑,打响了中国品牌走出技术静默期的第一枪,涵盖了动力、健康、安全、驾驶以及智能互联五大模块。其中,动力总成模块的“智擎”品牌是最核心的部分,包含了智擎电动、智擎醇动、智擎氢动和智擎混动四个系列,分别覆盖纯电动、替代能源、氢燃料电池以及混动四大技术路线,而我们此次重点了解的就是已经量产的博瑞GE所搭载的“智擎”混动技术。

“智擎”混动为何领先?

相比即将走入历史的纯燃油车和在技术上还面临续航、充电等痛点的纯电动车,混动技术无疑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汽车动力方案。在这方面,丰田是布局最早的厂商,其混动技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已量产,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的优势。那么中国品牌如何才能在混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吉利的答案是:智。

吉利“智擎”技术:敢跟“创驰蓝天”叫板的中国力量

从“智擎”技术品牌的命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在吉利最新量产的混动车型博瑞GE上,我们更是可以切实领略智能化对于混动技术飞跃性的提升。

相比传统混动车型需要让消费者手动选择驾驶模式,而智能车机只负责导航的局限性,博瑞GE的智擎混动系统创造性地将智能化技术与动力系统深度结合,整车控制器可以根据导航规划的整体道路信息,比如道路场景,拥堵情况,回家信息等,结合混合动力系统的效率,提前进行整个导航道路的能量规划。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根据能量规划,分不同路段执行能量管理策略,根据导航后台反馈的路况拥堵信息,自行选择最适宜的驾驶模式。

吉利“智擎”技术:敢跟“创驰蓝天”叫板的中国力量

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用户不清楚不同混动模式原理所带来的麻烦,也可以最大程度节省能源和时间成本。

不仅仅是“智能”,博瑞GE的这套“智擎”混动技术还通过与沃尔沃合作,基于1.5TD+7DCT动力总成,在业界首创了P2.5架构,将电机置于变速器内,通过动力耦合策略,将电机和变速器形成一个整体,配合传动效率高达97%的变速箱,0.6s内就可以实现燃油动力和电驱动力的无缝连接。相较于传统P2架构,这套系统的输出性能更强,动力衔接更顺畅;而相比于独立电机的P3路线,P2.5结构更加紧凑,更有利于空间布局的优化。

吉利“智擎”技术:敢跟“创驰蓝天”叫板的中国力量

除此之外,博瑞GE还推出了中国第一款量产48V轻度混动车型博瑞GE MHEV,相比燃油车,这套48V轻混系统可实现发动机舒适起动、助力、停机辅助、滑行、改变意图、能量回收、扩展停机等功能,油耗显著降低,整车NVH性能得到提升,发动机起动和熄火时的振动有明显改善。相比需要搭载更大容量电池和大功率电机的插电混动车型,博瑞GE MHEV的拥车成本则要低得多,而且不需要充电,更加方便。

“智擎”的未来

凭借着首创的智能化动力模式切换、高效率P2.5混动架构以及48V轻混系统,吉利“智擎”毫无疑问已经在混动领域找到了正确的突破方向,那就是智能、创新以及人性化,这些也必将是中国品牌在新能源产业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而在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的引领下,中国汽车产业必也将沿着“智擎”的突破之路向上,在新能源时代占据新的制高点。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