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3 月 29 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发生一起惨烈交通事故,一辆小米 SU7(配置|询价) 标准版轿车失控碰撞护栏后起火,车内三人不幸遇难。4 月 2 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紧急发声,明确否认涉事车辆搭载其电池,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电池供应体系存差异
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显示,SU7 标准版自 2024 年 6 月起采用双供应商体系,随机搭载比亚迪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而 Pro 版和 Max 版则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池。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版未配备宁德时代专利的电芯倒置技术 —— 该技术可在极端情况下将能量导向车底,最大限度保障乘员舱安全。

事故发生后,宁德时代迅速撇清关系,称 "经核查,涉事车辆使用的并非本司电池"。但小米客服却表示,目前无法确认具体供应商信息,需以官方后续通报为准。比亚迪方面则保持沉默,仅表示相关问题需通过小米渠道查询。
电池安全争议升级
行业专家指出,磷酸铁锂电池虽热失控温度较三元锂电池高约 50%,但在剧烈碰撞下仍存在起火风险。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碰撞引发的占比达 23%,而磷酸铁锂电池车型占比超 60%。此次事故车辆采用的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虽提升了车身强度,但也可能因结构刚性导致碰撞能量更集中。

网友评论呈现两极分化:"国产车质量堪忧,电池安全不过关"" 事故原因未明就甩锅供应商 ""智能驾驶系统关键时刻为何失效"。有遇难者家属透露,事故发生后车门未能及时开启,质疑车辆安全设计缺陷。
行业影响持续发酵
受事件影响,小米汽车股价开盘一度下挫 4%,宁德时代股价则逆势上涨 1.2%。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事件暴露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的深层矛盾:车企为控制成本采用多供应商策略,却导致事故溯源困难;电池企业为规避风险,急于切割责任,可能引发车企信任危机。

目前,安徽高速交警已成立专项调查组,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勘查中。随着调查深入,电池供应商的技术安全标准、车企的质量管控体系以及智能驾驶系统的应急响应机制,都将成为重点核查对象。这起悲剧或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重新审视供应链协同与安全标准的平衡问题。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