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口上,是个猪都能被吹起来。但风过之后呢?飞得多高摔得就有多疼。
2019年,自主品牌大溃败局势已然非常明显,除了三巨头长安、长城、吉利健步如飞之外,其它自主品牌均表现出溃败之态,二线自主品牌的集体凋零,使得自主品牌市占率迅速跌破40%。
其实,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下滑速度,要远远快于行业整体。
市场给了自主品牌任何一位参与者公平的竞争机会,任何一家企业都抓住了机会,但发展方向不同,有的企业真正投入到造车事业中,将造车这件事儿贯彻到底,吉利、长城真正是行业强者,并且发展到现在依然体系良好,且技术储备愈发雄厚。

有的企业投入到圈地、圈钱事业中,通过画饼圈地完成事业转型,车造的好不好不说,反正钱是没少赚,譬如说海马通过收割房地产获得暴利财富,华泰圈地同样大把现金流。这些企业不在少数。
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应该支持吗?必然不是,海马们永远不值得消费者去支持,参与到炒房大军中,海马拉动了郑州楼王快步走,造车不是主业,打着造车的旗号圈地卖房才是正事儿。
为什么一直有消费者愿意选择合资品牌?因为在技术投入上,丰田、本田这些企业真正的能够提供出色的产品。

入门车型自主品牌的确能够提供出色的选择, 逸动(配置|询价)PLUS、哈弗H6、帝豪(配置|询价)等车型满足自主品牌10万以内选车要求,但15万以上消费群体有消费需求的情况下,这一市场还必须要由外资品牌接纳。
不能说合资品牌不良心,自主品牌不良心的企业大有人在。
那些抄袭的陆风、华泰们恐怕比加价的合资品牌更过分,圈地造车的海马不过分吗?当然,这些企业都拥有过一段时间的强势期,陆风X7的路虎极光(配置|询价)它真的唬住了一小部分年轻消费者,但质量问题以及“假的就是假的”的客观事实,让消费者着实提不起兴趣。

抄袭、圈地,事实上就是风口上催生出来的发展观念,有些企业本身就不准备造好车,相比于造车这件苦人心的事儿,捞钱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欲望。
划一块地,盖一栋楼,一平米几万块钱的房价使得一套房的利润能抵千台车。直接对着外资品牌车辆抄袭一通,打一套擦边球,卖个车忽悠个上市公司,这来钱的方式也不慢。
但风口过了,消费趋于理性了,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就该拼产品力了,品质这一词说起来轻松,但做起来很难,动力系统如何调教,设备如何调试,供应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需要无数个日夜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的自主品牌值得被推荐,选择吉利、长城、长安是推动中国工业的发展,选择海马这种产品,可能也只是帮着海马背后那群人抬高地方房价。
要知道,支持自主品牌也是个技术活儿啊。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