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安全再引争议!

动力电池安全再引争议!
2025-04-05 10:00:49 新闻眼

关键词 |动力电池安全争议

 2256字 | 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近期,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事件密集发生,引发公众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深度担忧:

●3月18日:极氪009(配置|询价)高速碰撞护栏后起火;

●3月23日:蔚来ES6(配置|询价)交通事故中燃烧;

●3月29日:小米SU7(配置|询价)标准版高速撞击水泥护栏起火,致3人死亡;

●4月1日:安徽枞阳高速新能源车起火,再酿3人遇难。

其中,小米SU7事故因涉及“双供应商电池混装”引发舆论焦点。宁德时代明确否认涉事车辆使用其电池后,矛头转向比亚迪弗迪电池。据披露,小米SU7标准版电池采用“宁德时代或弗迪刀片电池随机混装”策略,而Pro与Max版仅搭载宁德时代电池。这一事件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碰撞后为何着火?电池安全成核心痛点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车的电池组通常布局于底盘,碰撞时更易受冲击。动力电池热失控被认为是起火主因:碰撞导致电芯结构破损、内部短路,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并引发连锁反应,形成难以扑救的热蔓延。

行业专家指出,电池安全需从材料稳定性、结构防护、热管理、智能监控四重维度突破。当前,主流电池技术路线在安全性与性能间呈现差异化竞争。

主流动力电池性能对比

电池类型

核心特性

安全风险

磷酸铁锂电池

热稳定性强(>500℃)、循环寿命长、成本低

低温性能差、能量密度低(180Wh/kg)

三元锂电池

高能量密度(240Wh/kg)、低温性能优

热失控风险高(200℃分解)、依赖稀有金属

半固态电池

电解液含量<15%,热失控温度提升至300℃

界面阻抗高、制造成本尚未优化

全固态电池

彻底消除液态电解液,理论安全性和能量密度(500Wh/kg)双突破

界面兼容性差、量产工艺未成熟

来源:网络,由中国化工信息周刊整理

1. 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橄榄石结构的稳定特性,在安全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其热稳定性可达500℃以上,远高于三元材料的200℃左右,在国标针刺实验中能够保持不起火、不爆炸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一定优势。这种电池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已突破70%,被比亚迪等领军车企广泛采用。

不过,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天花板约180Wh/kg的物理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高端长续航车型中的应用空间,同时在-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可能下降至60%左右,这要求车企必须配套先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2. 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达240Wh/kg能够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在低温性能方面,它也表现较好,能在寒冷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但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风险较高,在针刺测试中,容易出现明火甚至爆炸的情况,这对车辆的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其高活性的正极材料在高温、过充等情况下,容易引发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导致热失控现象的发生。

三元锂电池则通过镍钴锰(铝)多元协同效应,实现了25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突破。但其层状氧化物结构在200℃左右即可能发生晶体结构坍塌,引发连锁放热反应。为提升安全性,行业采取了单晶化正极、陶瓷隔膜、纳米级包覆等创新工艺,配合智能BMS系统实现毫秒级热失控预警。

3. 半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它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平衡。其能量密度可达 300Wh/kg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有了显著提升。在针刺测试中,半固态电池能够做到无明火,热失控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半固态电池通过原位固化工艺将电解液含量降至15%以下,配合三维骨架结构设计,使热失控起始温度提升至300℃。

目前已有车企实现360Wh/kg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10分钟快充可达80%SOC。不过,半固态电池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大规模生产和应用还面临一些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

4. 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汽车电池的发展方向,它具有极低的热失控风险,在理论上能够极大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全固态电池采用硫化物/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彻底消除电解液燃烧风险,理论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有望为车辆带来超长的续航里程。并且,全固态电池的低温性能优秀,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目前全固态电池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化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解决诸如材料制备、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兼容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丰田、QuantumScape等企业正在攻克界面阻抗、循环寿命等关键技术瓶颈,预计20252030年将完成工程化验证。

安全性不断提升,但无绝对安全

面对安全挑战,各大汽车厂商和电池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材料革新、结构优化与智能监控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1. 材料创新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磷酸铁锂材料+CTP(Cell to Pack)技术,电芯直接成组,针刺测试中实现“不起火、不爆炸”。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水冷板内置设计延长热失控蔓延时间至10分钟以上,配合纳米涂层降低热扩散速度60%。

2. 结构防护

蔚来150度电池:换电模式+云端BMS实时监测,电池寿命延长至15年,健康度保持85%以上。

广汽弹匣电池:采用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实现电芯间隔热与定向泄压。

3. 固态技术突破

丰田与宁德时代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热失控温度>500℃,配备四重防火措施;

全固态电池研发加速(如QuantumScape硫化物电解质),预计2030年前后商业化。

但目前厂商能够承诺其生产的动力电池在极端状态下不会爆燃,其电池产品的安全性100%不会处于失控状态例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虽延缓热蔓延,仍无法完全避免热失控;比亚迪刀片电池虽通过针刺测试,但剧烈碰撞下的多电芯短路风险依然存在。

当前,动力电池技术正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5~10年将是液态锂电优化与固态/钠离子等新技术商业化并行的关键期。作为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应特别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能和厂家的质量保障。

(转自: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9条评论|22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谷子地下Rap仙辽宁大连
撞一下就起火,厂家得好好反思,光跑得远不够,命更重要
4月5日10:40举报5回复
torpedo_zhang陕西西安
这么高的速度撞击水泥护栏,油车也得着火烧成焦壳。
4月5日12:31举报3回复
磷酸铁锂、三元锂各有优劣,但为啥总出事?难道真没绝对安全的技术?
4月5日10:43举报3回复
最新评论
用户vbtvmmv00e四川德阳
任何高科技不能以牺牲人的安全利益为代价!!!
4月6日09:53举报2回复
torpedo_zhang陕西西安
这么高的速度撞击水泥护栏,油车也得着火烧成焦壳。
4月5日12:31举报3回复
磷酸铁锂、三元锂各有优劣,但为啥总出事?难道真没绝对安全的技术?
4月5日10:43举报3回复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广告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