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学书法朋友,对于书法史以及书法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所以会有一些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往往会阻碍一个人的书法发展之路。
比如很多人认为“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有的人认为“魏碑是不成熟的字体”,有的人认为“学习草书没有任何意义”,还有人认为“符合大众审美的书法才是好字”,其实这些错误的观念,往往会随着一个人书法阅历的提高,会有所改变。
还有一种错误观念,很多人往往会以为古代的书法高手往往仅有那么几个,只知道“楷书四大家”,往往在选择书体的时候一叶障目!
比如在唐代,楷书大师林立,著名的高手有“初唐三大家”,还有中晚唐的颜真卿和柳公权,其实那个时代的楷书高手,水平都相差无几,只不多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精神面貌不同,很难分出高下。
跟柳公权同时代有一位楷书功力卓绝的书法大师,他做过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部长了,他最后做到了宰相,中年时候出家信佛,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他让自己的这个儿子也出了家,后来成为了金山寺的主持,也就是《白蛇传》中法海和尚。
这位书法大师就是裴休!
关于裴休的生平,在《旧唐书》当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休性宽惠,为官不尚曒察,而吏民畏服。善为文,长于书翰,自成笔法。家世奉佛,休尤深于释典。太原、凤翔近名山,多僧寺。视事之隙,游践山林,与义学僧讲求佛理。中年后,不食荤血,常斋戒,屏嗜欲。香炉贝典,不离斋中;咏歌赞呗,以为法乐。与尚书纥干皋皆以法号相字。时人重其高洁而鄙其太过,多以词语嘲之,休不以为忤。
裴休本性宽容而聪慧,做官很认真且极具威慑力,他精于书法且笃信佛法,经常出入于名山大川,中年之后开始吃素,并且以佛法自娱,当时很多人都说他“太装”,但他丝毫不以为意!
裴休的书法成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人的书法往往会受到一位时代文化气质的影响,同时裴休的学养也极大滋养了他的书法啊!就像董其昌所说的:
“唐世学书甚盛,皆不为释典所用。梁肃、房融其书不称。惟裴休深于内典,兼临池之能。”
由此可见其书法地位!
裴休的楷书是率意而天成的,在关于《书林纪事》当中记载:
“镇太原时,太山建化成寺,寺僧粉额陈笔砚以俟休。休神色自若,以衣袖墨书之,极遒健”。
他能够自然到以袖作书,可见其书法的功力和天然之态!
裴休留给后世的仅有一部《圭峰禅师碑》,这也是他书法的影响力不及柳公权的一个原因!
我们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件《圭峰禅师碑》,明显受到了唐代欧阳询以及智永一脉“经体”的影响,同时又有柳公权的气息,很难说是柳公权受他影响,还是他受柳公权影响,但其楷书当中所流露出来的娴雅气息,也是丝毫不输柳公权的!
柳公权著名的《玄秘塔碑》乃是裴休的文章,并且此作的题额也是裴休所书,一般书法家书丹,题额之人,往往是比自己高明的人。由此可见裴休的功力与影响力!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